• 2021年第27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环周早癌的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2021, 27(10):1-6. DOI: 10.12235/E20210108

      摘要 (587) HTML (419) PDF 836.93 K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020年38例行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食管狭窄的治疗方式分为术后直接置入支架组(n = 6)、未置入支架组(n = 26)和因ESD术后狭窄定期扩张后再置入支架组(n = 6)。结果 环周缺损长度平均4.5 cm;术中穿孔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术后发热5例、术后食管狭窄行扩张治疗中发生穿孔1例,术后穿孔的1例并发食管纵隔瘘,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食管狭窄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患者平均住院8.6 d,平均手术时间186.8 min。ESD术后直接置入支架组的术后首次扩张时间及平均扩张间隔明显长于未置入支架组,因ESD术后狭窄定期扩张后再置入支架组置入后平均扩张间隔明显长于置入支架前,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平均随访时间507.0 d,患者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食管环周早癌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术后食管狭窄不可避免,但行食管扩张术或预防性支架置入/中途支架置入均能明显缓解狭窄进程,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外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2021, 27(10):7-11. DOI: 10.12235/E20210055

      摘要 (191) HTML (21) PDF 556.43 K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13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段分为传统经胸前入路腔镜手术组(TES组)及加速康复手术组(ERA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应激指标。结果 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疼痛评分、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明显低于TES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及超前镇吐等ERAS理念应用于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外科领域中安全可行,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但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 0+1
      • 1+1
      • 2+1
    •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临床应用

      2021, 27(10):12-17. DOI: 10.12235/E20210115

      摘要 (531) HTML (66) PDF 625.56 K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夹闭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诊断为结直肠病变行ESD术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4处病变。根据ESD术后创面是否行荷包缝合术分为研究组(ESD术后行荷包缝合术夹闭创面,n = 121)和对照组(ESD术后创面不夹闭,n = 103),总结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病灶位于直肠114处(50.89%),左半结肠56处(25.00%),右半结肠36处(16.07%),回盲部18处(8.04%)。研究组手术时间(73.12±12.23)min较对照组的(69.24±11.54)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5±0.98)d,较对照组的(5.04±1.2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23 728.85±3 916.89)元,较对照组的(22 820.84±5 051.80)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穿孔、发热和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能有效夹闭结直肠ESD术后创面,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不增加总体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透明帽辅助水交换结肠镜联合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 27(10):18-23. DOI: 10.12235/E20210048

      摘要 (442) HTML (31) PDF 679.18 K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水交换结肠镜联合窄带成像内镜(NBI)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3月该院内镜中心拟行结肠镜检查的初诊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空气组、水交换组及水交换联合NBI组,每组各80例。空气组为注气结肠镜检查;水交换组为注水结肠镜检查,退镜时采用白光观察;水交换联合NBI组为注水结肠镜检查,退镜时采用NBI观察。结肠镜检查均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3组患者结肠镜检查时肠镜头端均携带同一型号的透明帽,由同一位技术熟练的高年资医师完成结肠镜操作。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肠镜进镜时间、达盲率、退镜时间、肠道清洁度、腹痛情况、腺瘤检出率、麻醉需求率及愿意再次行肠镜率的差异。结果 水交换组肠镜进镜时间为(5.02±0.70)min、水交换联合NBI组为(5.05±0.85)min,均较空气组肠镜进镜时间(4.02±0.80)min长,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3.72,P < 0.01);3组患者达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空气组退镜时间为(6.53±0.90)min,短于水交换组的(8.72±0.72)min和水交换联合NBI组的(8.84±0.77)min,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08.46,P < 0.01);3组患者肠道清洁度(Bost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53,P > 0.05);空气组腹痛评分为(2.88±1.91)分,高于水交换组的(1.93±1.48)分和水交换联合NBI组的(1.94±1.49)分,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67,P < 0.01);水交换联合NBI组的腺瘤检出率最高(38.8%,31/80),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4,P < 0.05;χ2 = 4.91,P < 0.05);空气组麻醉需求率(21.3%,17/80)高于水交换组(8.8%,7/80)和水交换联合NBI组(6.3%,5/8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0,P < 0.05;χ2 = 7.61,P < 0.05);空气组愿意再次行肠镜率(71.3%,57/80)低于水交换组(86.3%,69/80)和水交换联合NBI组(88.8%,71/8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9,P < 0.05;χ2 = 7.67,P < 0.05)。结论 透明帽辅助水交换结肠镜联合NBI检查可提高腺瘤的检出率,减轻患者腹痛感,降低麻醉需求率,提高患者愿意再次行肠镜率。

      • 0+1
      • 1+1
      • 2+1
      • 3+1
    •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1, 27(10):24-29. DOI: 10.12235/E20210071

      摘要 (137) HTML (16) PDF 726.68 K (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检出率及其与性别、伴发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378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MC的患者的内镜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MC的检出率及其与年龄、性别、伴发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MC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年龄 ≤ 60岁的患者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大于60岁且小于80岁的患者中,男性检出率及上升幅度大于女性。息肉是MC最常见的伴发疾病,约占28.31%。息肉大小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呈逐年上升趋势。80岁前,其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MC与结肠息肉、结肠癌关系密切,可合并炎症性肠病、结肠憩室、结直肠炎和脂肪瘤等。

      • 0+1
      • 1+1
      • 2+1
    • 早期内镜干预与保守治疗应用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2021, 27(10):30-39. DOI: 10.12235/E20210088

      摘要 (99) HTML (375) PDF 1.16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保守治疗应用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AS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比较早期内镜干预和保守方法治疗ASBP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10篇RCT,共8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早期内镜干预能降低ASBP总并发症发生率(O = 0.58,95%CI:0.41~0.82,P = 0.002)、系统并发症发生率(O = 0.46,95%CI:0.32~0.67,P = 0.000)和胆管炎发生率(O = 0.11,95%CI:0.03~0.42,P = 0.001);缩短患者腹痛持续时间(MD = -6.09,95%CI:-7.47~-4.70,P = 0.000)和住院时间(MD = -10.15,95%CI:-13.20~-7.09,P = 0.000);但两组患者在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假性囊肿发生率和胰腺脓肿/坏死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内镜干预治疗ASBP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腹痛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ASBP的首选方法。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观察及其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 27(10):40-45. DOI: 10.12235/E20210305

      摘要 (99) HTML (80) PDF 571.97 K (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及其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88例胃间质瘤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超声内镜下特征(病变直径、病变部位、起源层次、边界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有无表面溃疡、黏膜桥、液化及钙化),对比超声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内镜与病理检查诊断胃间质瘤的一致性,并探讨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88例胃间质瘤疑似患者中,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者152例,内镜下特征表现为9例来源于黏膜肌层,10例来源于黏膜下层,133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病变部位为97例胃底,35例胃体,14例胃窦,6例胃角。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88例胃间质瘤疑似患者中有162例胃间质瘤,19例平滑肌瘤,4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的灵敏度为88.27%,特异度为65.38%,准确率为85.11%,阳性预测值为94.08%,阴性预测值为47.22%,Kappa值为0.462。符合诊断的患者160例,不符合诊断的患者28例。符合诊断的患者中,病变直径 ≥ 2 cm、回声不均匀、存在钙化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不符合诊断的患者(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直径(O = 1.624,95%CI:1.108~2.380)、回声均匀(O = 1.407,95%CI:1.017~1.947)、钙化(O = 1.724,95%CI:1.351~2.200)是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与术后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病变直径、回声均匀、钙化是影响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0+1
      • 1+1
      • 2+1
    • 结肠镜检查中盲肠插管率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1, 27(10):46-51. DOI: 10.12235/E20210423

      摘要 (92) HTML (8) PDF 529.31 K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结肠镜检查中影响盲肠插管率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盲肠插管率,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肠镜史、肠道准备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清肠药物、排便习惯、慢性疾病、手术史、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结肠镜检查中盲肠插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有14例(16.09%)盲肠插管失败,纳为失败组;其余73例(83.91%)进镜成功,纳为成功组。两组患者性别、肠镜史、清肠药物、慢性疾病、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失败组高龄、肠道准备质量较差、便秘、低BMI占比明显高于成功组,SAS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 = 3.122,95%CI:1.036~9.215)、肠道准备质量较差(O = 4.362,95%CI:1.789~10.968)、便秘(O = 3.165,95%CI:1.086~9.365)、低BMI(O = 2.795,95%CI:1.236~4.548)、高SAS评分(O = 1.965,95%CI:1.197~8.635)、高VAS评分(O = 3.426,95%CI:1.196~6.985)是影响结肠镜检查中盲肠插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高龄、便秘、肠道准备质量较差、高SAS评分、低BMI、高VAS评分与结肠镜检查中盲肠插管率密切相关,有一定预测价值。

    • 内镜与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和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1, 27(10):52-61. DOI: 10.12235/E20210061

      摘要 (288) HTML (9) PDF 766.26 K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与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垂体腺瘤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每组各56例。内镜组采取内镜下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显微镜组采取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统计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手术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生存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内镜组肿瘤全切率(91.07%)高于显微镜组(76.79%)(P < 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显微镜组短,术中失血量较显微镜组少,住院费用较显微镜组少(P < 0.05),术后1和3 d内镜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显微镜组高,血清R、ATⅡ、E和NE水平较显微镜组低(P < 0.05),术后1周内镜组鼻部相关生存质量评分较显微镜组低(P < 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36%)较显微镜组(17.86%)低(P < 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相比,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具有肿瘤切除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减轻应激反应及缓解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相关因素研究

      2021, 27(10):62-66. DOI: 10.12235/E20210113

      摘要 (576) HTML (120) PDF 520.04 K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1 15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阴道残端裂开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阴道残端裂开8例,发生率为0.7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红蛋白值、阴道残端缝合方式及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相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血红蛋白值 < 90 g/L和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距离手术 < 3个月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术前纠正血红蛋白 ≥ 90 g/L和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距离手术 ≥ 3个月可以减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的发生。

    • 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与术后耳鸣改善的临床研究

      2021, 27(10):67-71. DOI: 10.12235/E20210119

      摘要 (89) HTML (17) PDF 633.98 K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鼓膜穿孔伴耳鸣患者耳内镜下听力重建术后耳鸣改善情况。方法 对35例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伴有耳鸣症状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或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并运用耳鸣致残量表(THI)对患者的耳鸣状况进行术前和术后评价。结果 听力重建术后,85.71%患者耳鸣消失或减轻,且平均听阈值、THI评分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改善越大,手术前后THI差值也越大,听力改善程度与手术前后THI差值呈正相关(r = 0.778,P = 0.000)。结论 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后,大部分患者听力改善,可帮助患者减轻耳鸣症状,树立信心。

      • 0+1
      • 1+1
    • B超引导经会阴局麻下经尿道前列腺双波长激光汽化术的疗效观察

      2021, 27(10):72-77. DOI: 10.12235/E20210078

      摘要 (546) HTML (14) PDF 624.86 K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引导经会阴局麻下经尿道前列腺双波长激光汽化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40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途径局部麻醉后应用980/1 470 nm双波长激光行前列腺激光汽化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术前2 h、术中、术后2 h患者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 手术时间为(25.6±13.2)min,麻醉效果基本满意。患者术前2 h与术中、术后2 h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膀胱冲洗时间为(1.6±0.5)d,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3±1.2)d。术后出现尿路感染8例,尿路刺激征7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尿失禁、排尿困难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无输血和再手术病例。Qmax由术前的(6.8±2.4)mL/s增加到术后的(20.2±1.4)mL/s,RUV由术前的(158.2±43.2)mL降至术后的(26.5±14.3)mL,术后I-PSS为(6.5±1.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26.9±1.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超引导经会阴局麻下经尿道前列腺双波长激光汽化术是治疗高危BPH患者的新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可避免高危BPH患者因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风险而放弃手术。

      • 0+1
      • 1+1
      • 2+1
      • 3+1
    • >临床研究
    • 输尿管镜下输尿管长段撕脱的处理和思考

      2021, 27(10):78-81. DOI: 10.12235/E20210101

      摘要 (546) HTML (113) PDF 574.72 K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长段撕脱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3例输尿管长段分别为18、20和21 cm撕脱患者进行诊治,1例行膀胱瓣管残端吻合术,1例行膀胱瓣管肾盂吻合术,1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术,均于腔内放置双J管。结果 行膀胱瓣管输尿管残端吻合术的患者于术后7个月取出双J管,1个月后复查无肾积水,无其他并发症,恢复良好。行膀胱瓣管肾盂吻合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取出双J管,1个月后复查,出现吻合口旁边囊肿,后期行自体肾移植术。行回肠代输尿管术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取出双J管,1个月后复查无肾积水,恢复良好。结论 输尿管镜下输尿管长段撕脱需及时行膀胱瓣管代输尿管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或自体肾移植术,需在术后6个月以后考虑取出双J管,使输尿管损伤得到最佳处理效果。

      • 0+1
      • 1+1
      • 2+1
      • 3+1
    • 2 419例17 530颗胆囊息肉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后病理结果分析

      2021, 27(10):82-86. DOI: 10.12235/E20210352

      摘要 (117) HTML (36) PDF 456.79 K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胆囊息肉保胆手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评估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对胆囊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20年12月行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2 419例17 530颗胆囊息肉患者的病理资料,纳入回顾性研究,以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手术适应证作为入组标准,分析其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胆囊良性息肉占99.68%,均行保胆取息肉手术,0.20%的患者息肉为恶性,且为早期,均行胆囊癌根治术,0.12%的患者为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胆囊切除术。结论 胆囊息肉中恶性肿瘤占比较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是治疗胆囊息肉的首选手术方法,既可以去除胆囊良性病变,又能保留胆囊功能,还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因此,胆囊息肉应早期行微创保胆手术以明确诊断,防止恶变。

    • >临床报道
    •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治疗胸内巨大甲状腺囊肿所致气道狭窄1例

      2021, 27(10):87-90. DOI: 10.12235/E20210118

      摘要 (82) HTML (23) PDF 558.82 K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治疗胸内巨大甲状腺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治疗胸内巨大甲状腺囊肿、尤其是靠近气道的深部甲状腺囊肿提供一项新选择。方法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采用EBUS-TBNA治疗胸内巨大甲状腺囊肿所致气道狭窄,术前使用胸部增强CT扫描,术后标本送检,行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检查。结果 该患者因“咳嗽、气促”入院。胸部平扫CT提示:上纵隔见约60 mm×42 mm的囊性灶,EBUS-TBNA术后患者咳嗽、气促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病灶缩小至34 mm×24 mm,气管受压变窄移位较前明显缓解。结论 EBUS-TBNA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胸内巨大甲状腺囊肿、尤其是靠近气道的深部甲状腺囊肿是可行的。特别是对于有外科手术禁忌或不愿手术的患者,EBUS-TBNA为其提供了新的选择,但远期疗效和并发症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