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 28(3):1-7. DOI: 10.12235/E20210344

      摘要 (753) HTML (29) PDF 3.42 M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澧县人民医院21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关节镜下可调节袢全内技术ACL重建。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1~56岁,平均46岁,Lachman试验Ⅲ度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8例,Lachman试验Ⅱ度阳性伴硬性终止点3例。观察移植物粗细、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术前及术后Lachman试验情况,比较术后健侧与患侧屈膝活动度以及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2年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Larson评分等指标,以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Ⅲ度阳性伴软性终止点和Lachman Ⅱ度阳性伴硬性终止点的病例,术中均证实ACL完全或大部分断裂。术后半年Lachman试验阳性0例,阴性21例。术中所使用的移植物平均直径(8.59±0.44)mm,术后三维CT测量股骨粗骨道长度(21.66±2.51)mm,移植物进入股骨骨道长度(19.82±2.29)mm,胫骨粗骨道长度(19.67±1.02)mm,移植物进入胫骨骨道长度(17.69±1.26)mm。术后半年MRI显示:移植物固定牢靠,与骨道贴合良好,信号均匀。术后末次随访,健侧、患侧最大屈膝角度分别为(131.42±3.59)°和(130.71±3.6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半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Larson评分分别为(88.19±1.97)、(74.05±2.36)和(67.52±2.23)分,术后2年分别为(97.76±1.97)、(88.62±3.07)和(90.57±2.46)分,均较术前的(22.00±3.35)、(41.67±1.85)和(39.81±1.81)分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和术后2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ACL,肌腱利用率高,稳定性好,中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肯定。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鼻内镜手术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镇痛的影响

      2022, 28(3):8-15. DOI: 10.12235/E20210384

      摘要 (253) HTML (19) PDF 626.69 K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对鼻内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该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DEX + 帕瑞昔布钠组,DP组)和对照组(DEX,D组),各52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静脉输注DEX 0.5 μg/kg,输注10 min,然后持续泵注0.4 μg/(kg·h),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DP组DEX停药后立即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注。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RSAS)评估两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躁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2、4、8、12和24 h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RSAS评分、术后VAS评分、恶心呕吐、鼻出血和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结果 与D组比较,DP组苏醒期RSAS明显降低[(3.6±0.7)和(4.0±0.8)分,(3.8±0.4)和(4.0±0.2)分,P < 0.05],术后2、4和8 h VAS明显降低(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鼻出血和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DEX用于鼻内镜手术可以降低苏醒期RSAS评分,在术后早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2, 28(3):16-22. DOI: 10.12235/E20210291

      摘要 (353) HTML (29) PDF 601.70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鼻导管纯吸氧和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体重指数(BMI)≥ 28 kg/m2,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和鼻导管纯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前(T0)、麻醉5 min(T1)、苏醒5 min(T2)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无痛胃镜检查情况、缺氧相关不良事件及干预情况、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T1和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1时点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开放通气、面罩通气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胃镜检查满意度为7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减少缺氧相关不良事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检查满意度。

    •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2, 28(3):23-28. DOI: 10.12235/E20210232

      摘要 (691) HTML (33) PDF 520.87 K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胸腹腔镜组(n = 81)和开放组(n = 126)。胸腹腔镜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和近期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胸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141.48±82.03)和(217.85±12.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6.00±5.39)和(18.88±8.79)d]以及淋巴结清扫数[(29.70±11.63)和(33.67±17.87)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胸腹腔镜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较开放组多(7.41和4.86枚/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胸腹腔镜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较开放组高(29.6%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100.0%和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在上纵隔尤其是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 28(3):29-37. DOI: 10.12235/E20210235

      摘要 (737) HTML (23) PDF 653.10 K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行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对照组行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和7 d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NE和5-HT水平;比较术前、术后7和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 < 0.05),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7和30 d,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SSS评分较对照组高(P < 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IL-6、CRP及PRA、Ang Ⅱ和ALD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7 d血清IL-6、CRP及PRA、AngⅡ和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1和7 d血清NE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可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恢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肿清除率较高,减少血肿对NE、5-HT的抑制及相关不利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结合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2022, 28(3):38-43. DOI: 10.12235/E20210434

      摘要 (297) HTML (19) PDF 997.53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结合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20年10月该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肿瘤周围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和转移情况,并记录观察组不同直径淋巴结的黑染和转移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检出数、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直径5 mm以下淋巴结数目和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直径3 mm以下的淋巴结黑染率明显高于直径3 mm以上的淋巴结(P < 0.05);观察组黑染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结合腹腔镜微创技术,可以提高淋巴结检出数量和发现阳性转移淋巴结,不增加手术复杂程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0+1
    • 应用短刀头强力电凝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

      2022, 28(3):44-49. DOI: 10.12235/E20210364

      摘要 (277) HTML (14) PDF 6.65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回缩Dual刀头强力电凝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POEM治疗,随访满24个月。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Eckardt评分。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7.28±10.56)min。术中明显出血后电凝止血5例(17.2%),术中捻发感9例(31.0%),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4个月,28例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为(1.20±0.41)分,较术前的(7.50±1.83)分明显降低(P < 0.05);另1例患者行第1次POEM术后12个月Eckardt评分为4分,行第2次POEM术后随访24个月Eckardt评分为1分。结论 对AC患者行POEM,术中应用短刀头强力电凝,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术中精细操控难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于POEM术的开展。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2, 28(3):50-57. DOI: 10.12235/E20210389

      摘要 (705) HTML (19) PDF 653.97 K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PEB)的危险因素。方法 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谷歌学术、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EGC发生PEB的文章,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获取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对象5 719例,发生PEB 282例(4.93%)。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3,95%CI:1.26~2.37)、溃疡阳性(OR^:1.83,95%CI:1.04~3.22)、抗血栓类药物(OR^:2.17,95%CI:1.65~2.86)、操作时间(MD:12.48,95%CI:1.72~23.23)、病灶切除大小(MD:5.30,95%CI:3.32~7.29)和浸润深度(OR^:1.53,95%CI:1.04~2.26)是EGC发生PEB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术中发现溃疡阳性、使用抗血栓类药物、操作时间、病灶切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EGC发生PEB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使用抗血栓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疗效

      2022, 28(3):58-64. DOI: 10.12235/E20210310

      摘要 (610) HTML (24) PDF 1.98 M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消化科行内镜治疗的NE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EFR组,n = 22)和对照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组,n = 18]。EFR组行EFR治疗,ESD组行传统ESD。分析手术过程、肿瘤学特征、并发症、住院时长和标本病理等。结果 EFR组与ESD组比较,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病变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FR组完整切除率为100.0%,ESD组为88.9%;EFR组手术时间为(32.8±12.4)min,ESD组为(54.3±13.5)min,EFR组明显较E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SD组2例基底切缘阳性,2例因灼伤,基底切缘难以判定,EFR组中基底切缘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EFR治疗小于2.0 cm的G1~G2级直肠NET,安全、有效,与传统的ESD手术方式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完整切除率,且不受肿瘤部位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结肠镜不同进镜次数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 28(3):65-72. DOI: 10.12235/E20210677

      摘要 (659) HTML (13) PDF 1.57 M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结肠镜不同进镜次数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20年12月32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比较不同进镜次数的息肉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结肠镜漏诊的相关因素。结果 328例患者共发现368枚结直肠息肉。284例患者首次进镜检出息肉296枚,检出率为80.43%,二次进镜新检出息肉66枚,检出率为91.67%,三次进镜新检出息肉4枚,检出率为66.67%。二次进镜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首次进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次进镜息肉检出率与三次进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数量、直径、形态及部位是结肠镜首次进镜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形态和息肉部位是结肠镜二次进镜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结肠镜二次进镜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其检出率受息肉形态和部位影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无痛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分析(附36例报告)

      2022, 28(3):73-78. DOI: 10.12235/E20210345

      摘要 (209) HTML (24) PDF 711.02 K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因无痛肠镜检查引起的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7 422例接受肠镜检查或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无痛肠镜组(n = 4 615)和普通肠镜组(n = 2 807)。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引起的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均以腹痛、便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给予内科治疗,均治愈。共41例患者确诊为缺血性肠病。其中,无痛肠镜组36例,普通肠镜组5例。不同检查类别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51,P = 0.001);内镜下摘除肠息肉与未摘除肠息肉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75,P = 0.000);无痛肠镜和内镜下摘除肠息肉是发生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907,P = 0.032;OR^ = 3.313,P = 0.000)。结论 无痛肠镜检查和肠息肉摘除更易诱发缺血性肠病,早期给予干预,预后良好。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临床研究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 28(3):79-84. DOI: 10.12235/E20210385

      摘要 (487) HTML (16) PDF 2.45 M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2月于该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80例,均行彩超引导下PTGD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治疗。观察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1次胆囊穿刺成功,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无胆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待30 d~3个月后行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均无中转开腹,未发生术中胆囊动脉主干破裂出血、术后腹腔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PTGD能够简单、有效地缓解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择期行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可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支撑喉镜电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

      2022, 28(3):85-88. DOI: 10.12235/E20210387

      摘要 (505) HTML (32) PDF 2.79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应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切除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新方法。方法 在支撑喉镜电视显像下,应用GX-Ⅲ B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切除声门型喉癌11例。结果 手术成功11例(10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微创,出血少,与激光切除的效果类似,是切除喉癌的一种新颖、有效的微创手段。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