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儿童舒适化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的临床观察

      2022, 28(4):1-7. DOI: 10.12235/E20210415

      摘要 (380) HTML (52) PDF 580.61 K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不同麻醉方式,并研究舒适化儿童支气管镜的临床使用方案。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原河南省省立医院)2018年8月-2021年7月满足支气管镜检查和BAL临床适应证的住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年龄1~3岁,各45例。观察组采用吸入加深度镇静和静脉复合麻醉,通过改良型双腔喉罩行支气管镜检查及BAL;对照组采用局部表面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支气管镜检查及BA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点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开始5 min(T1)、15 min(T2)、30 min(T3)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手术开始15 min(T2)MAP与同时点观察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采用双腔改良型喉罩,平均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和呼吸道总不良反应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吸入加深度镇静及静脉复合麻醉,通过改良型双腔喉罩进行支气管镜操作,较局部表面麻醉联合静脉麻醉躁动和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MAP波动幅度小,手术时间短,且诊疗舒适化程度得到提升。

    • 脑CT三维定位贴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2022, 28(4):8-12. DOI: 10.12235/E20210193

      摘要 (346) HTML (64) PDF 3.36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CT三维定位贴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定位方法分为两组,徒手定位组(n = 24)和定位贴组(n =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定位贴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定位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徒手定位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定位贴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明显。结论 应用脑CT三维定位贴定位血肿行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

      2022, 28(4):13-18. DOI: 10.12235/E20210290

      摘要 (119) HTML (30) PDF 2.93 M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甘肃省中医院行PPECD治疗的18例单节段CSR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表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6.1±7.8)min;术中出血量10~22 mL,平均(16.2±3.5)mL;术后住院4~10 d,平均(6.8±1.4)d;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 < 0.01),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P < 0.05)。术后各时间段NRS和N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5),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5)。末次随访时评价临床疗效,10例为优,6例为良,2例为可,优良率为88.9%。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PPECD治疗单节段CSR术后疗效确定,患者满意度高。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切除术后炎性反应和疼痛因子研究

      2022, 28(4):19-24. DOI: 10.12235/E20210370

      摘要 (109) HTML (17) PDF 547.34 K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进展期胃癌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 = 41)和对照组(n = 41)。对照组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前、术后3和7 d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和疼痛因子[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7 d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 < 0.05),观察组术后3和7 d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7 d血清NE、SP和5-HT水平较术前升高(P < 0.05),观察组术后3和7 d血清NE、SP和5-HT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对炎性反应和疼痛因子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尿控的改良1470 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高龄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2022, 28(4):25-31. DOI: 10.12235/E20210431

      摘要 (148) HTML (11) PDF 2.08 M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行保留尿控策略的1470 nm激光剜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7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采用保护尿控功能的改良1470 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作为保留尿控组,以同期35例采用常规1470 nm激光剜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各时点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析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5 d拔除导尿管。拔除尿管后24 h,保留尿控组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5.7%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除尿管后1周分别为2.9%和20.0%(P > 0.05),拔除尿管后1个月,分别为0.0%和8.6%(P > 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为0.0%,两组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在拔除导尿管1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基于尿控的改良1470 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疗效显著,是一种适合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0+1
      • 1+1
      • 2+1
      • 3+1
      • 4+1
    • 雌二醇凝胶在中-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 28(4):32-36. DOI: 10.12235/E20210443

      摘要 (91) HTML (16) PDF 518.36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雌二醇凝胶和戊酸雌二醇片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电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索雌二醇凝胶在宫腔镜下IUA电切术(TCRA)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TCRA的213例中-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组(n = 109)和口服组(n = 104),经皮组使用雌二醇凝胶,口服组使用戊酸雌二醇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和月经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经皮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口服组明显增加,AF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外周血雌二醇浓度、月经量、妊娠率、流产率、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TCRA治疗中-重度IUA后,应用经皮雌二醇凝胶,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AFS评分,且不降低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类型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功能及嗅觉改变的研究

      2022, 28(4):37-42. DOI: 10.12235/E20210492

      摘要 (97) HTML (5) PDF 511.80 K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不同类型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治疗后的疗效,观察其术后鼻腔功能、嗅觉改变和鼻窦黏膜形态的变化,评价术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型组与变应型组,感染型组54例,变应型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Messerklinger术,术后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鼻气道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量表中文版(SNOT-20 CV)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鼻黏膜病理形态。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感染型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变应型组(P < 0.01);感染型组患者术后的鼻气道阻力、DCAN、NCV和NMCA均较变应型组改善明显(P < 0.05);感染型组SNOT-20 CV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变应型组(P < 0.05);感染型组术后鼻黏膜形态改善较变应型组更明显(P < 0.05)。结论 感染型患者的术后鼻腔功能、嗅觉及鼻黏膜形态恢复效果均优于变应型患者。感染型和变应型的鼻窦炎患者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均获得了良好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不可忽视导致复发的变应性因素。

    • 后路腰方肌阻滞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对比

      2022, 28(4):43-48. DOI: 10.12235/E20210368

      摘要 (80) HTML (11) PDF 565.13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和超声引导下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STAPB)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行择期LC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QLB组(n = 30)和STAPB组(n = 30)。全身麻醉诱导前,QLB组行双侧超声引导下后路QLB,STAPB组行双侧超声引导下STAPB,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行走时间,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氟比洛芬酯补救次数,术后1、4、8、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术期各时段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STAPB组比较,QLB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首次行走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2 h静息VAS及术后4、8、12和24 h运动VAS明显降低,术后0~12 h、12~24 h和24~36 h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减少(P < 0.05)。QLB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STAPB组(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后路QLB较超声引导下STAPB能更有效地降低LC术后运动VAS,延长镇痛时间,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2022, 28(4):49-54. DOI: 10.12235/E20210437

      摘要 (79) HTML (3) PDF 555.66 K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运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该研究拟评估该类患者术中脑去氧饱和度事件(CDE)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CLCVP组(A组)及非CLCVP组(B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观察术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T1)、患者置于30°头高脚低位后5 min(T2)、手术切皮后5 min(T3)、切肝前5 min(T4)[A组实施CLCVP,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5 cmH2O以内;B组维持CVP在正常范围]、切肝结束后5 min(T5)和术毕(T6)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脑氧饱和度(rSO2)和升压药使用情况。记录CDE的发生情况、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复苏时间、术后复苏室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术后躁动、恶心和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T4、T5和T6时点较T0时点更低,且在T4时点A组MAP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rSO2在T4、T5和T6时点较T1时点降低,且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CDE发生率较B组高(35.6%和4.3%,P = 0.001),升压药物使用率较B组高(48.9%和19.6%,P = 0.003)。A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和8.7%,P = 0.024)。结论 运用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rSO2,增加术中CDE发生率。

    • 右美托咪定联合纳布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和躁动的影响

      2022, 28(4):55-61. DOI: 10.12235/E20210427

      摘要 (79) HTML (5) PDF 603.60 K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纳布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纳布啡组(B组)、DEX组(C组)和DEX联合纳布啡组(D组),每组各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 ≤ 30 kg/m2。于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2 mg/kg,C组静脉泵注DEX 0.4 μg/kg,D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2 mg/kg同时泵注DEX 0.4 μg/kg。比较4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0)、拔除气管导管前(T1)、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3)和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4组患者的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呛咳程度。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明显减小(P < 0.05);A组、B组、C组和D组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3.3%、36.7%、46.7%和26.7%,B组和D组躁动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C组和D组的呛咳程度明显轻于A组(P < 0.05);B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 < 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输注DEX联合纳布啡,可缓解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躁动发生率。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末次服药时间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

      2022, 28(4):62-68. DOI: 10.12235/E20210311

      摘要 (368) HTML (22) PDF 657.72 K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末次服药时间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1 612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 612例患者分为干预A组(n = 403)、干预B组(n = 403)、对照A组(n = 403)和对照B组(n = 403)。其中,干预A组有3例药物剂量服用错误,干预B组有5例数据部分缺失,对照A组有2例肠道清洁剂种类错误,对照B组有6例数据缺失,以上16例数据被剔除。该研究最终共纳入1 596例,干预A组400例,干预B组398例,对照A组401例,对照B组397例。干预组:末次服药时间按照预约次序依次延长15 min,末次服药时间至镜检开始时间间隔(以下简称时间间隔)控制在3~5 h。其中,干预A组镜检时间为8点至10点和14点至16点,干预B组镜检时间为10点至12点和16点至18点。对照组:末次服药时间固定,上午检查者末次服药时间为5点,下午检查者末次服药时间为11点。其中,对照A组镜检时间为8点至10点和14点至16点,时间间隔维持在3~5 h,对照B组镜检时间为10点至12点和16点至18点,时间间隔 > 5 h。根据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记录每位受检者肠道准备情况,并详细记录进退镜时间和息肉检出情况。结果 各组时间间隔分别为:干预A组3.88(3.31,4.45)h,干预B组4.01(3.26,4.51)h,对照A组4.30(3.95,4.65)h,对照B组5.91(5.70,6.25)h。对照B组的BBPS评分和息肉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预A组、干预B组及对照A组,进退镜时间也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A组、干预A组及干预B组之间的BBPS评分、息肉检出率和进退镜时间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末次服药时间控制在镜检开始前3~5 h,可获得较好的肠道准备质量。通过调整末次服药时间,可提高预约次序较后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和息肉检出率,并缩短进退镜时间。

      • 0+1
    •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防治作用

      2022, 28(4):69-74. DOI: 10.12235/E20210338

      摘要 (93) HTML (6) PDF 512.48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EGVB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套扎组(n = 60)和套聚组(n = 60)。套扎组行内镜下套扎术,套聚组行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死亡率、血红蛋白水平、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及时止血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套聚组止血时间短于套扎组(P < 0.05);套扎组和套聚组术后1和3 d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术前,套聚组术后1和3 d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套扎组(P < 0.05);套聚组再出血率低于套扎组(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对EGVB患者具有更快的止血效果,有利于恢复血红蛋白水平,对再出血的防治作用更佳,且安全性好。

    • 基于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探讨自制引导器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价值

      2022, 28(4):75-80. DOI: 10.12235/E20210546

      摘要 (96) HTML (39) PDF 1.67 M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探讨自制引导器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120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导器的类型分为:A组(乳头扩张球囊导管头端制作引导器,n = 60)、B组(取石球囊导管头端制作引导器,n = 40)和C组(不使用引导器,n = 20)。比较3组患者鼻胆管引出时间,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评分以及鼻黏膜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鼻胆管引出时间为(5.13±0.85)s,B组为(7.20±0.88)s,C组为(11.30±1.42)s,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03.04,P = 0.000);A组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评分为1.00(1.00,1.00)分,B组为2.00(1.00,2.00)分,C组为2.00(2.00,3.00)分,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7.89,P = 0.000);A组鼻黏膜出血率1.67%(1/60),B组为20.00%(8/40),C组为40.00%(8/20),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81,P = 0.000)。结论 采取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行鼻胆管口鼻转换时,使用乳头扩张球囊导管制作引导器,可加快鼻胆管引出速度,减轻患者不适反应,减少鼻黏膜副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临床研究
    • 内镜热损伤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的病理性质及处理策略探讨

      2022, 28(4):81-85. DOI: 10.12235/E20210381

      摘要 (200) HTML (11) PDF 3.87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内镜热损伤治疗术后息肉样结节瘢痕(PNS)的病理性质和发生机制,并探讨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该科行内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增生性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PNS的7例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中国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 (SDOL)等国外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总结PNS的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临床资料:该科内镜治疗黏膜增生性病变后PNS发生率为1.21%(7/579),男5例,女2例,病变均位于胃窦。4例追加了ESD,术后标本切缘病理阴性,但随访复查中,手术瘢痕处再次发现息肉样结节。另外3例PNS未追加治疗,其中1例术后3个月发现息肉样结节,未作处理,术后6个月复查结节消失。文献检索结果:中文数据库无相关文献,在Science Direct Online(SDOL)和PubMed中检索到2篇相关文献,1篇为ESD术后发生PNS的个案报道,另一篇为多中心研究,前一篇文献资料包含在后一篇文献中。多中心研究文献显示:ESD术后PNS总体发病率为1.23%,各中心PNS发病率为0.15%~11.40%,所有发生PNS的患者原发病变均位于胃远端,长期随访无恶性肿瘤复发,17.86%的病例PNS于平均随访18个月后消失。结论 只要原发病变根治性切除,PNS在组织学上仅显示为再生和增生性组织,应被视为良性病变,除定期复查外,不需任何干预,即使内镜下切除,仍有可能复发。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心脏移植患者术后行输尿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总结

      2022, 28(4):86-88. DOI: 10.12235/E20210397

      摘要 (72) HTML (3) PDF 424.75 K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后行输尿管硬镜和软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行输尿管结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结石消失,其他均未见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良好。结论 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心脏移植术后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