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49例输卵管型复合妊娠患者的腹腔镜治疗分析

      2022, 28(5):1-6. DOI: 10.12235/E20210473

      摘要 (130) HTML (11) PDF 600.02 K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治疗的输卵管型复合妊娠(H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卵管型HP患者,共纳入研究49例。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型HP患者的临床特点,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 临床特点:①妊娠方式:91.84%为胚胎移植技术(IVF-ET)后,8.16%为促排卵治疗后;②手术史:24.49%无盆腔手术史,63.27%有输卵管手术史,12.24%有其他盆腔手术史;③首发临床症状:20.41%无临床症状,26.53%仅表现为下腹痛,12.24%仅表现为阴道出血,40.82%表现为下腹痛并阴道出血;④宫内有无胎心胎芽:75.51%有胎心胎芽,24.49%无胎心胎芽。7例术后流产,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型HP患者的流产率为14.29%。单因素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两组间孕龄、盆腔积血量和宫内有无胎心胎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手术史、首发临床症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盆腔积血量 ≥ 200 mL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2)。结论 输卵管型HP患者大部分有胚胎移植病史和输卵管手术史,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中应提高认知。超声检查十分重要,不要因有双侧输卵管切除史、结扎史和阻塞病史而放松警惕;盆腔积血量 ≥ 200 mL的HP患者更易流产,故手术指征明确时应尽早手术。

      • 0+1
    • 免充喉罩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的临床研究

      2022, 28(5):7-13. DOI: 10.12235/E20210475

      摘要 (101) HTML (11) PDF 1.05 M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 0+1
      • 1+1
      • 2+1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

      2022, 28(5):14-19. DOI: 10.12235/E20210457

      摘要 (358) HTML (7) PDF 590.13 K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骨科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ESPB组(DR组,n = 20)和单纯罗哌卡因行ESPB组(R组,n = 20)。DR组应用0.5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0.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ESPB,R组单纯用0.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ESPB。分别记录切皮时(T1)、分离肌肉时(T2)、椎间孔成形时(T3)、神经根减压时(T4)和缝皮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补救使用静脉镇痛药情况,以及术后4、8、24和48 h VAS评分,并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使用静脉镇痛药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穿刺部位血肿和神经损伤等)。结果 与R组比较,DR组T1~T3时点VAS和MAP较低,HR较慢;DR组术后4和8 h的VAS评分较R组低;DR组术中和术后48 h内补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和总量均较R组少;DR组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较R组高。两组患者T4和T5时点的VAS、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24和48 h的VAS、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SPB作为一种辅助镇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骨科椎间孔镜手术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ESPB可在术中和术后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减少围手术期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并且可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效果分析

      2022, 28(5):20-26. DOI: 10.12235/E20210414

      摘要 (519) HTML (6) PDF 3.12 M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MRI组(n = 52),术前未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非MRI组(n = 66)。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分辨率MRI检查对低位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和环周切缘受累的诊断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和排便情况。结果 高分辨率MRI T分期的诊断率为84.62%(44/52)。其中,T1期和T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T2期诊断正确率为85.71%(18/21),误诊的3例为T3期,为过低分期;T3期诊断正确率达77.27%(17/22),误诊的5例为T2期,为过高分期。高分辨率MRI N分期的诊断率为73.08%(38/52)。其中,N0期诊断正确率达66.67%(16/24),误诊的8例为N1期,为过低分期;N1期诊断正确率达71.43%(15/21),误诊的6例有5例为N0期(过高分期),1例为N2期(过低分期);N2期7例诊断正确率达100.00%。高分辨率MRI对环周切缘受累的诊断率为94.23%(49/52)。其中,环周切缘未受累与环周切缘受累诊断正确率达100.00%。MR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短于非MRI组,术中出血量和日排便次数少于非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能够较好地诊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N分期和环周切缘受累情况,并可缩短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排便情况。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22, 28(5):27-32. DOI: 10.12235/E20210526

      摘要 (118) HTML (18) PDF 518.12 K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1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64例确诊为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Pre-cut-EMR,34例行ESD。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特征、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宏观形态、迟发性出血、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术后病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整块切除率为100.0%,总体R0切除率为96.9%,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穿孔。Pre-cut-EMR组手术时间为(24.6±6.5)min,明显短于ESD组的(37.5±9.5)min,术中穿孔率为3.3%(1/30),明显低于ESD组的23.5%(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re-cut-EMR组病灶直径为1.40(1.30,1.70)cm,小于ESD组的1.45(1.30,2.00)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re-cut-EMR组病灶直径 ≥ 2.0 cm的比例为10.0%(3/30),低于ESD组的32.4%(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re-cut-EMR和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疗效相当,但Pre-cut-EM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穿孔率更低,治疗直径 < 2.0 cm的病灶是安全有效的。

    • 胆宁片预防内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研究

      2022, 28(5):33-39. DOI: 10.12235/E20220041

      摘要 (494) HTML (11) PDF 597.55 K (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成药胆宁片在内镜保胆取石术(CGPC)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作用,及其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6年11月-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符合条件的CGPC后患者1 868例,按取出结石的类型分为两个队列,A队列为取出胆固醇为主的结石,B队列为取出胆色素为主的结石,将每个队列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N组口服胆宁片(1.8 g/次,3次/d),TU组口服TUDCA(500 mg/次,1次/d),疗程为180 d,随访时间为36个月,记录胆囊结石复发及胆囊壁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种药物相互比较,在A队列,A-DN组与A-TU组的胆囊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在B队列,B-DN组的胆囊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B-TU组。在两个队列中,DN组术后半年的平均胆囊壁厚度均明显薄于TU组。结论 CGPC后应用胆宁片有助于缓解术后胆囊炎症,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囊结石复发率,在预防胆色素为主的胆囊结石复发方面优于TUDCA。

      • 0+1
      • 1+1
      • 2+1
    • 内镜辅助新西兰兔咽喉反流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与比较

      2022, 28(5):40-49. DOI: 10.12235/E20210440

      摘要 (564) HTML (11) PDF 35.50 M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国内外咽喉反流病(LPRD)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提出食管球囊扩张建模的新方法,并与国内外常见的食管内支架联合食管球囊扩张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生理状态相似的新西兰兔32只,以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编号,并将实验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A组(n = 11)、实验B组(n = 11)和对照组(n = 10)。实验A组采用球囊扩张食管上括约肌(UES)和食管下括约肌(LES)的方法制作LPRD动物模型;实验B组在LES处以球囊扩张,在UES处以金属支架进行扩张;对照组在UES和LES处分别置入食管球囊,但不对球囊进行扩张。定期观察实验兔的一般生长情况及生存状态,监测酸反流情况,取建模4周后声带组织行病理学染色,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A组和实验B组相较于对照组,在酸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和酸反流时间百分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A组和实验B组在酸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和酸反流时间百分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食管球囊扩张建模的方法可以完成LPRD动物模型,与食管内支架联合食管球囊扩张效果相近,但其操作简便,术后动物模型死亡率更低。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股骨髋臼撞击征关节镜手术后磁共振成像结果与疼痛的关系研究

      2022, 28(5):50-57. DOI: 10.12235/E20210445

      摘要 (472) HTML (7) PDF 2.40 M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关节镜手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募集计划行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42例(43个髋关节)。采用3.0T MRI获取术前和术后MRI图像。采用髋关节残疾与骨关节炎结果评分(HOOS)评估疼痛变化情况。采用术后MRI图像评估髋关节成形术、股骨成形术、软骨和盂唇修复术、骨髓水肿、软骨下囊肿、软骨缺陷、盂唇撕裂、囊部缺陷和渗出情况,并分析最佳检测方位。结果 髋臼清理术长度增加与HOOS改善有关(OR^:-2.07,95%CI:-3.53~-0.62,P = 0.008),而其他成像结果与HOOS改善无相关性。股骨成形术和关节囊改变斜轴位检测效果最好,而髋臼成形术、软骨和盂唇修复术矢状位检测效果最好。MRI反映盂唇修复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反映股骨成形术后变化的敏感性为97.7%。MRI反映髋臼成形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5.0%。MRI反映软骨修复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54.3%。结论 关节镜下髋臼成形术与术后疼痛相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腰肋悬空半截石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主观感觉的影响

      2022, 28(5):58-63. DOI: 10.12235/E20210522

      摘要 (84) HTML (7) PDF 1.62 M (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腰肋悬空半截石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主观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患者100例,通过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和对照组(俯卧位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呼吸困难感、术后24 h疼痛感、术者舒适度、麻醉师舒适度、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86.0±9.7)和(108.1±11.2)min],患者体位舒适度[(5.8±0.6)和(3.7±0.6)分]和呼吸困难感[(3.3±0.7)和(5.7±0.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92,t = 16.33,t = -18.44;均P < 0.01)。术后24 h伤口疼痛感[(3.8±0.6)和(3.6±0.6)分]和结石清除率[86.0%(43/50)和90.0%(45/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1.48,P = 0.146;χ2 = 0.38,P = 0.538)。治疗组术者舒适度[(6.2±1.4)和(5.4±1.6)分;t = 2.31,P = 0.025]和麻醉师舒适度[(7.4±1.3)和(6.7±1.4)分;t = 2.51,P = 0.0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腰肋悬空半截石位行PCNL手术,患者拥有较好的体位舒适度,呼吸困难感轻微,手术安全有效,适合于高龄高危、极度肥胖和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 0+1
      • 1+1
    • >临床研究
    • 一期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合并肾结石的体会(附21例报告)

      2022, 28(5):64-68. DOI: 10.12235/E20210567

      摘要 (93) HTML (15) PDF 506.80 K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合并复杂性肾结石的微创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20年12月该院21例采用一期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合并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一期建立双肾脏通道,平均手术时间(80.20±10.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30±1.90)d;术中平均出血量(85.38±10.14)mL;未发生感染性休克、通道丢失和大出血等并发症;19例达到一期完全清除碎石,2例存在肾残石,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处理后,完整清除肾残石,1例出现肾动静脉瘘,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论 一期双通道PCNL是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合并肾结石的有效微创方式,成功的关键是精准穿刺。

    • 超声造影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监测中的应用

      2022, 28(5):69-73. DOI: 10.12235/E20210547

      摘要 (252) HTML (7) PDF 557.30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出血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20年9月该院泌尿外科完成PCNL的患者1 141例,回顾性分析22例根据临床病情需要行床旁CEUS并接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41例PCNL后因肾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共22例,发生率为1.93%。CEUS常规应用于PCNL后监测,术后第3天发现肾出血1例,术后第5天发现肾出血12例,术后第8天发现肾出血4例,术后第11天发现肾出血3例,术后第14天发现肾出血1例;1例术后第1天发生严重出血行介入失败,转开放手术。CEUS显示:肾假性动脉瘤15例,肾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5例,动静脉瘘1例,肾包膜下弥漫出血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相符。结论 CEUS可随时、重复监测PCNL后的出血情况,明确肾内有无假性动脉瘤和(或)动静脉瘘,为及时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出血提供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并可作为患者术后随诊检查的首选。

      • 0+1
      • 1+1
    • 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附3例报告)

      2022, 28(5):74-79. DOI: 10.12235/E20210524

      摘要 (90) HTML (10) PDF 12.62 M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胰腺钩突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总医院2017年3月以来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3例患者均于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1例有A级胰瘘,经应用胰酶抑制剂和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经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缓解,未再发作低血糖昏迷,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波峰。无出血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3~47个月无异常。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好,可用于胰腺钩突部良性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行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技巧探讨

      2022, 28(5):80-84. DOI: 10.12235/E20220033

      摘要 (451) HTML (8) PDF 3.20 M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手术情况及术中出血和腺体切除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28.9±28.6)min,术中出血量(75.3±28.4)mL,术后2例出现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术中腺体血管出血200 mL以上者6例(17.6%),腺体分块切除27例(79.4%)。结论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难度较大,术中要控制出血,医师需掌握操作技巧,通过一定数量病例学习曲线的练习,才可保障手术的成功。

      • 0+1
      • 1+1
      • 2+1
    • 鼻内镜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分析(附5例报告)

      2022, 28(5):85-88. DOI: 10.12235/E20210471

      摘要 (174) HTML (9) PDF 470.83 K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LEVT)及肺栓塞(PE)的发生情况,旨在提高耳鼻喉科医生对术后LEVT和PE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例鼻内镜术后并发LEVT及P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鼻内镜术后均出现LEVT和PE,经抗凝治疗后安全出院。结论 急性PE起病急,死亡率高,鼻内镜术后并发PE的发生率较低,以往没有得到耳鼻喉科医生的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病例和回顾文献,提高耳鼻喉科医生对鼻内镜术后患者血栓的预防和重视,降低血栓发生率,并及早进行干预,提高治愈率。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