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7(12):81-88.DOI: 10.12235/E2021027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570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FB)术儿童的临床资料,探讨FB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儿科行FB检查及介入治疗术的5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70例患儿中,术后综合诊断的疾病构成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炎433例(75.96%),气管支气管异物42例(7.37%),喉软骨软化41例(7.19%),塑型支气管炎18例(3.16%),气管/支气管软化7例(1.23%),声带麻痹6例(1.05%),先天性气管食管瘘3例(0.53%),声门下狭窄3例(0.53%),气管狭窄3例(0.53%),舌根囊肿3例(0.53%),声门下血管瘤2例(0.35%),原发性纤毛运动不良症2例(0.35%),烟曲霉菌性肺炎2例(0.35%),会厌囊肿1例(0.18%),声门囊肿1例(0.18%),喉蹼1例(0.18%),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1例(0.18%),后鼻孔闭锁1例(0.18%)。病原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占比最大。结论 FB检查大大提高了儿童疑难和急危重疾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率,减少了误诊、漏诊,结合经FB介入治疗术可微创、高效、安全地治疗上述疾病。因此,FB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21, 27(7):85-90.DOI: 10.12235/E20200477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异物吸入的预防提供依据,并探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该院经FB确诊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1.0,好发年龄1~3岁,农村儿童发病率最高。支气管异物种类以食源性异物为主,多嵌顿于右侧支气管。常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气肿、肺炎、肉芽组织增生、黏膜糜烂和纵隔气肿,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和喘息。支气管异物胸部CT阳性率为78.12%。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喉罩下经FB取出异物,成功率为100.00%,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主要手术方式为异物网篮套取、异物钳钳取和球囊拖拉。结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以3岁以下的农村男童较多见,应加强宣教、科普和监管。有明确或可疑异物吸入史的患儿应及早行胸部CT协助诊断,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或影像学无阳性提示的隐匿性支气管异物,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于有反复咳嗽和喘息病史、经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早行FB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是有效、安全的,可常规应用于临床治疗。
2020, 26(09):66-71.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20.09.012
摘要: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良性肿瘤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咸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硬质支气管镜介入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的气道良性肿瘤12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气道内径、气促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类型气道良性肿瘤影像学、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硬质支气管镜介入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后,1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气道内径和FEV1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气促指数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血较多,约30 mL,使用球囊压迫止血后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 应用硬质支气管镜介入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良性肿瘤,可以快速清除瘤体组织,缓解气道狭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7, 23(1):90-94.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7.01.019
摘要: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在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和治疗的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拔管困难患者,除1例脑外伤气管上端瘢痕挛缩伴闭锁拔管失败外;其余16例患者均成功拔管,拔管成功率94.1%。除1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外,余无不良事件发生,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诊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