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4):8-12.DOI: 10.12235/E20210193
摘要:目的 探讨脑CT三维定位贴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定位方法分为两组,徒手定位组(n = 24)和定位贴组(n =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定位贴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定位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徒手定位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定位贴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明显。结论 应用脑CT三维定位贴定位血肿行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28(3):29-37.DOI: 10.12235/E20210235
摘要:目的 探讨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行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对照组行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和7 d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NE和5-HT水平;比较术前、术后7和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 < 0.05),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7和30 d,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SSS评分较对照组高(P < 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IL-6、CRP及PRA、Ang Ⅱ和ALD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7 d血清IL-6、CRP及PRA、AngⅡ和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1和7 d血清NE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内镜下微创手术,可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恢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肿清除率较高,减少血肿对NE、5-HT的抑制及相关不利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19, 25(4):37-42.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4.007
摘要: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7例,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B组(43例,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A组血肿清除率(92.84±4.73)%明显高于B组(87.52±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均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3.62%和83.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术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微创钻孔引流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两者均安全、可靠,且预后较好。
2018, 24(7):20-25.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7.004
摘要: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术后监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甘露醇使用次数:A组使用甘露醇次数(17.25±2.55)明显少于B组(20.3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监护时间:A组(63.60±11.74)h明显少于B组(104.64±16.80)h和C组(138.78±23.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管切开率:A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5.0%)明显低于B组(36.0%)和C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预后:A组患者的预后(100.0%)优于B组(72.0%)和C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